四大证券报纸头版内容精华摘要(8月2日)
中国证券报
估值优势叠加政策发力 中国资产吸引力增强
当前,中国资产的配置吸引力正得到全球资金的关注。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市场对美联储9月开启降息的预期持续升温,估值具备明显相对优势的A股,在外部流动性环境边际改善以及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的助力下有望上行,港股也同样存在较大反弹机会。
流动性“活水”提振市场前景
尽管在日前召开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继续维持现有利率不变,但市场对其在9月降息的呼声越发高涨,这也有望进一步提升包括A股在内的中国资产对投资机构的吸引力。
“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提升,全球流动性边际改善,下半年北向资金有望成为A股微观流动性好转的重要边际增量。”在开源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韦冀星看来,海外流动性宽松可能导致美债收益率下行、美元指数回落,从而减轻人民币贬值压力并促使外资回流A股,进而推动A股景气成长和核心资产反弹;此外,海外宽松政策也可能降低国内政策约束,使得国内货币政策更加灵活,有助于提升稳增长效果,地产、银行等板块有望出现反弹行情。
AI连接千行百业 网络安全应答新考题
人工智能(AI)等前沿科技飞速发展,大模型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在千行百业的不同场景之中。作为互联网生态的基础性支撑,互联网安全需要面对新挑战、解决新场景、满足新需求。在第十二届互联网安全大会(ISC.AI 2024)上,多位行业专家表示,“安全+AI”的新生态成为了驱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
在第十二届互联网安全大会的现场,跳舞机器人、艾灸机器人、自动化妆机和各类AR游戏、智能办公助手、汽车智能座舱都吸引了大量参观者,无处不在的AI技术昭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展厅中,正在计算机专业就读研究生的郭同学向记者表示,他目前的研究方向和这两年爆火的大模型密切相关,当前越来越多的AI大模型技术被应用到了工业生产、医疗服务、日常办公、艺术创作等方方面面,未来也可能会更多深入民众的工作生活,成为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分红、回购、重组多路并进 央国企上市公司积极践行市值管理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了解到,当前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上市公司正积极践行市值管理要求。
业内人士认为,央国企市值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不断创新和完善。央国企应更加注重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加强创新驱动等方式,实现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同步提升。
近期,多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多维度开展市值管理。
7月交付“放榜” 新能源汽车下半年竞争加剧
8月1日,新能源汽车品牌纷纷发布7月交付成绩单,理想以5.1万辆的成绩,再次领跑“造车新势力”阵营。理想、问界、蔚来等品牌月交付均超2万辆。同时,汽车品牌1-7月交付情况也浮出水面,呈现明显分化趋势,鸿蒙智行和理想交付量双双突破23万辆,处于第一阵营;蔚来和极氪突破10万辆,处于第二阵营;而小鹏累计交付不到7万辆,降至第三阵营。
进入下半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车企在自动驾驶端到端大模型领域加速布局,智能驾驶技术迭代升级,市场前景广阔。
上海证券报
“沪”系列保险产品不断上新 上海打造普惠保险多元产品矩阵
上海正加速探索普惠保险发展新模式,打造普惠保险多元产品矩阵。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在“沪惠保”“沪家保”等拳头产品的基础上,上海今年又创新推出“沪业保”“沪智保”“沪补保”“沪理保”等多款普惠保险产品。
上海普惠保险发展得到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上海金融监管局表示,为做好“五篇大文章”上海卷,该局将推动“沪惠保”“沪家保”“沪业保”等普惠保险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券商年中工作会议关键词:降本增效
行至年中,多家券商在近期召开年中工作会议,总结上半年的经营情况,部署推进下半年各项工作。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背景下,各家券商锚定发展目标,立足服务实体经济,致力于提升主营业务效能,推进高质量发展。
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在行业营收整体承压之下,“降本增效”成为券商年中工作会议的一大关键词。多家券商表示,要重视成本管控,同时还要进一步提升经营效能。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在金融系统宣讲
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近日在金融系统宣讲,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央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金融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王江作宣讲报告。
报告会上,王江从深刻认识全会的重大时代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深刻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和使命任务,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和重大原则,全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等5个方面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行系统阐释和宣讲。
王江在宣讲中解读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有关内容,明确了推进改革任务落地的有关要求。他表示,金融系统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28家上市券商派发年度“红包” 分红金额超225亿元
上市券商频频派发“红包”。数据显示,截至8月1日,已有28家上市券商2023年年度分红实施完毕,合计金额达225.62亿元。同时,超30家上市券商明确或有条件地提出了2024年中期分红计划。
业内人士认为,通过现金分红回报投资者正逐渐成为证券行业新趋势。券商分红计划将有力提振投资者信心。
2023年,上市券商整体业绩稳中有进。43家券商全年共实现营收4970.88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净利润1285.89亿元,同比增长1.05%。券商在提质增效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对股东的合理回报。截至8月1日,已有28家上市券商2023年年度分红实施完毕,占比超六成。
证券时报
京沪深逐鹿“AI之城” 引领产业实现“0到100”
人工智能(AI)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和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已成为城市竞争的“兵家必争之地”。
最近,北京、上海、深圳均出台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政策文件与发展措施。7月26日,北京发布了《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率先建设AI原生城市,推动本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应用高地”。深圳于7月30日印发《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方案》,从6个方面提出了22条举措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等融合创新。上海同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上海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到要持续加大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的支持力度。
在群城逐鹿的人工智能新赛道,京沪深由于在产业基础、科技水平、人才密度等方面的优势,已牢牢占据领先位置。
“北京做的是从0到1的事情,上海做的是从1到10的事情,深圳则是做从10到100的事情。”谈及三座城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差异化定位问题,一名深耕行业多年的业内人士分析,三座城市在布局人工智能方面各有特点,应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因地制宜构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专访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 优化上市制度 提升港交所国际吸引力
人工智能(AI)浪潮之下,港交所再一次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自我革新决心,以适应科技潮流。去年3月31日,港交所推出18C章上市新规,旨在吸引高增长潜力的特专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18C章是我在上市科时完成的最后一章上市新规。它既能真正照顾到实体经济的需要,又能配合国家新质生产力战略发展目标,让港股市场不仅可以为‘软科技’提供融资服务,也可以服务好‘硬科技’。”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近日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作为港交所首位女性CEO,陈翊庭履新刚满5个月。她表示:“现在要思考的东西很多,不仅要继续优化上市制度,服务好实体经济的需要,同时还要让互联互通运营得更加畅通无阻,努力把流动性提升上去,继续丰富交易产品等。”陈翊庭强调,中国战略是港交所的核心,因为国际投资者很看重内地市场的巨大机遇。
应对低利率周期“各唱各的调” 上半年寿险公司主打歌是“分化”
面对低利率周期挑战,寿险公司业绩表现分化。
近日,保险公司2024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密集披露,除了上市系公司和风险处置化解类机构,共有62家人身险公司披露了偿付能力报告。
较之以往不同,此次偿付能力报告的发布正处于新旧准则交替之中,因此险企净利润、投资收益率的可比性均大大降低。与此同时,保费收入增速也因险企策略不同而增减不一。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分化的业绩数据体现的是在新周期下,不同寿险公司在承保、投资和财务处理等维度的应对能力和策略,真可谓“各唱各的调”。
发改委:逆周期政策调节空间充足 “两重”项目抓紧开工 正会同多个部门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依法依规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8月1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张世昕、袁达、肖渭明出席会议并就下半年经济形势、扩内需举措等问题作出回应。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落实,各项政策落地见效,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将不断夯实、不断打牢,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有底气战胜发展当中的问题、转型当中的挑战,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谈及下半年经济走势,赵辰昕分析,一方面,要看到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另一方面,更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也在不断积累。
从外部机遇看,国际贸易增长有所恢复,新兴经济体发展较快,这有利于我国企业发挥优势,拓展国际市场。从宏观组合政策看,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两重”“两新”等重大举措正在加快推进,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及2023年增发国债等项目建设都在加快推进、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应该说,逆周期政策调节仍有足够空间。”赵辰昕强调。
证券日报
内地企业赴境外上市升温 后备队伍持续扩容
今年以来,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的企业数量有所增加。截至8月1日,年内已有35家内地企业在港交所上市,超过去年同期的34家;有32只中概股在美上市,超过去年同期的22家。
此外,企业提交备案的积极性更为踊跃,备案获批的速度也在加快。截至7月25日,有119家企业正在备案流程中,目前备案状态为已接收或补充材料。同时,年内已有115家企业获得备案通知书,远超去年全年。
对此,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向威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企业赴境外上市积极活跃,体现了境内企业利用多元资本市场满足自身融资需求。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需要借助境外资本市场获得融资。同时,在境外上市有助于推动科技型企业拓宽国际视野。
信贷向“绿” 首都向新
金融助力打造“绿色建筑”北京样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同时,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强调,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作为我国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建筑行业“向绿”发展的背后,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支持。最近几年,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预制房屋”背后是金融对于绿色建筑领域的精准浇筑。北京作为我国的首善之区,当前正在构建“绿色建筑”的首都样本。连日来,《证券日报》记者实地走访了北京多个颇具代表性的绿色建筑“样板”,一探建筑企业、金融机构如何写好绿色金融这篇文章。
美丽中国“含绿量”升级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金融是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并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与发展理念的转变,“绿色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与此同时,政策层面的谋篇布局,也使得我国绿色金融进入了更为快速的发展阶段。2015年9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提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随后在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迎来了更为完善的“顶层设计”。
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更为鲜明地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这一目标,绿色金融被列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
公募基金增配港股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3884亿元
年初至今,资金持续聚焦港股投资机会,港股红利策略备受青睐。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港股红利资产的代表——中证港股通高股息全收益指数累计上涨了24.3%。
从资金流入来看,数据显示,截至8月1日收盘,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人民币(下同)3884.22亿元。与之对比,2022年和2023年全年的南向资金净流入分别为3363.51亿元和2895.24亿元。
随着近期港股市场的震荡波动,港股红利资产也经历了一定的调整,不少投资者开始观望,当前是否还是布局港股及港股红利资产的好时机。对此,多位受访公募人士表示,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在当前市场震荡及低利率环境下,港股红利资产更具韧性。
相关推荐
- 海外镍企减产 国产镍迎新机遇
- 发布于: 05月30日
-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对美加征关税商品第十四次排除延期清单
- 发布于: 04月30日
- 4月中国工业硅产量环比减少0.8万吨
- 发布于: 05月10日
- 4月17日猪粮比价为6.35 较4月10日上升0.95%
- 发布于: 04月22日
评论已关闭。